法律風險在於防範,日常生活民間借貸多為親戚朋友之間借款,往往不注重保留書面憑證,發生糾紛時,沒有書面憑證,或者書面憑證不規範,從而導致沒有證據去追討,打起官司來可能會導致敗訴。那麼,遇到民間借貸糾紛該怎麼處理呢,又是如何規避糾紛?
1、借貸要合法
合法借貸關係才能受到法律保護。如果明知借款人借款用於詐騙、販毒、吸毒等非法活動,仍予以出借,國家法律不予保護,出借人不僅得不到債權,還會受到民事、行政乃至刑事法律制裁。若一方乘人之危,或用欺詐、挾迫等手段使對方違心借貸,則屬於無效民事法律行為,有責任出借人只能收回本金。
2、注意考察借款人信譽和償還能力
首先要看借款人固定資產、經濟收入等情況,判斷其是否具備償還能力;其次要看借款人平時為人怎樣,信譽程度如何,如果借款人曾有過「有借無還」不良信用「紀錄」,就要堅決拒絕。切莫因礙於面子、聽信花言巧語或接受小恩小惠而盲目借款,不然,最終吃大虧還是自己。
3、訂立協議
現實生活中,有出借人往往因對方是親朋好友,礙於情面或出於信任,借貸時沒有出具書面字據。這樣,一旦借款人否認,出借人就很難保障債權。即使訴至法院,也會因無法舉證而陷入敗訴結局。因此,出借人必須與借款人訂立書面借貸協議,載明借貸雙方姓名、借款種類、幣種、數額、時間、期限、用途、利率、還款方式、保證人和違約責任等條款,簽字畫押,雙方各執一份,妥善保存。(壹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