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貸消費模式將在中國延續
有人認為,次貸危機將改變美國消費模式和經濟增長模式。其實,這一模式不可能終結,而且將在中國延續和深化。
1920年,美國出現了一組名為Julian公司系列廣告,畫面上是一個虛擬
白領Jim Jones,他
年收入是3000美元,如果假設他一輩子工作30年,他
個人總財富可以達到11.229萬美元。
如果能夠把這11.229萬美元提前消費,他就可以直接購買汽車、房子、高級商品,推動這些產品消費。對大部分人來說,確實存在一個矛盾,那就是年收入曲線是不斷向上
,直到退休;而一個人
消費曲線卻是不斷下降
。人們在20多歲
時候最想花錢,卻最沒錢;到了60歲,他
收入是一輩子最高
時候,他卻已經不怎麼想吃、不怎麼想動了。這就形成了巨大
矛盾。
Jim Jones廣告告訴人們,你可以把未來
錢移到今天使用。這種跨越空間
轉移和配置,是所有金融證券產品
本質所在。有了這樣
金融工具,人們從花“過去
錢”變為花“未來
錢”,每一個人決定花多少錢,不是按照今天有多少收入來決定
,而是看一輩子可以賺到
收入總額來做決定。
這一創新,讓企業獲得了新生,也改變了美國社會。過去,富有階層和中產階層之間
差別很大,有了分期付款
消費信貸產品以後,中產階級也可以像富有家庭一樣,給自己
孩子買鋼琴、給太太買縫紉機、冰箱,一家人開上汽車,享受富有階層
生活方式。
中國人並非天生愛存錢,而是整個社會環境使然。在中國年輕人身上,已經出現了大量“月光族”。中國經濟發展瓶頸是產能過剩,其救星還得靠消費。可以肯定,金融工具會在今後扮演更重要
角色。它們
任務之一,就是將年輕人
“未來錢”變作“今日錢”,推動中國經濟發展。